黉门南东巷
位于大东街东端路南,北起大东街,南至石人街,呈不规则“┏┛”形走向,长601米。相传原名“敞坡街”,明初改称“黉宇门”,简称“黉门”。“黉宇”是学舍,为延纳四方游学之士而设。在我市东,西城门内均设有“黉宇门”。东襄“青龙”,西寓“白虎”,谓预祝游学之士喜登龙门,荣上虎榜。该巷在“东黉门”南侧之东,故名。
黉门南西巷
位于大东街东端路南,北起大东街,南至石人街,呈不规则“┗┓”形走向,长601米。该巷地处在“黉门”南侧之西,与黉门南东巷平行,故名。
南石人街
位于石人街之南,北起石人街东口,南至线材厂,长200米。该街原为菜地,建国后建为居民区,因在“石人街”之南,故名。
金箔仓
位于东街九龙壁之西南侧。北起大东街,南至鼓楼东街,呈不规则“┗┓”形走向,长274米。据《大同县志》载:“金箔庵,在九龙壁西”。相传巷内有储存“金箔”之仓,以此得名。
翠花宫
位位于都司街路西,东起都司街,西至稍竹巷,呈不规则走向,长73米。相传该巷原建有明代王朱桂之姬崔翠花之宫室,故名。
稍竹巷
位于大东街中段路南。北起大东街,南至鼓楼东街,长200.9米。该巷原为明代王朱桂之花园,内有竹林,竹稍高于墙头,后形成巷,得名。
通顺巷
位于县隍庙街路南,北起县隍庙街,南至东羊市巷,呈不规则“S”形走向,长125米。相传,该巷原为清朝快马班所居之处,民国初废。后在此地除开设几家店铺外,其余空地为养猪圈,故称“猪圈巷”。民国八年(公元1919年),大同知县冯延铸(回族)嫌巷名不雅,更名“通顺巷”,取通行顺利之意。
东油店巷
位于县楼南街之南,北起县楼南街,南至南油店巷,长150米。该巷东,西,南三巷相接,原各巷均有卖油店铺,此巷居东,故名。
西油店巷
位于马王庙街路南,北起马王庙街,南至南油店巷,长76米。该巷居“东油店巷”之西,故名。
南油店巷
位于东油店巷南端,东起东油店巷,西至西油店巷,长76米。该巷居东、西油店巷之南,故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