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有胡同,上海有弄堂,而大同,有星罗棋布的老街小巷子。钻进那些曲折的小巷中,每一条巷子背后似乎都有一个故事,它蕴藏着大同人最深刻的儿时回忆。
大西街
东起城内中心四牌楼,西至西门外魏都大道,长881米{至城门口860米}。明景泰年间,在帅府街南口,院巷北口中间,建钟楼,遂将该街分段称名。四牌楼至钟楼,名“大西街”,钟楼至二府巷南口,称“钟楼西街”,再往西,称西门街。钟楼1953年拆除。
师校街
位于大西街中段路北,东起大皮巷,西至西箭道,南抵大西街,为“┬”字形走向,长309米。清代曾驻大同府署,名“府尹道”。民国初府署旧址设山西省第三师范学校,遂以师范学校之简称,名为“师校街”。
司令部街
位于大北街中段西侧,大同警备区门前,东起大北街中段路西,西至大皮巷,长478米。是城区古老街道之一,明清时,总镇署设于此街。1913年张汉杰任晋北镇守使,司令部设于总镇署旧址,故名“司令部街”。该街东段原有火神庙,称“火神庙街”;西段有龙王庙,庙之南北各有一小巷,分称“北龙王庙巷”和“南龙王庙巷”,75年6月,合称“司令部街”
火神庙街
东起大北街中段路西,西至司令部街。该街东段原有“火神庙”。故名。该庙为清代道光年间所建,是大同灶王爷的总庙,每到腊月二十三,前来供奉的人络绎不绝。
大皮巷
位于大西街中段路北,北起户部角南口,南达大西街,长341.9米。是城区古老街道之一,相传此间曾住皮姓进士,分住两处。后来居民增多,逐渐形成两巷,遂以姓氏取名为大,小皮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