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家角东街
位于段市角之南,楼房巷之北,东起教场街,西至姚家角西街,长156米。相传晚清有姚姓在邱家角东口路北开设当铺,该街遂以姚姓取名,以十字路口为中心,分东,南,西,北四街。
姚家角西街
位于邱家角西街之东,东起姚家角十字路口,西至邱家角西街,长44米。
姚家角南街
位于楼房巷之西,北起姚家角十字路口,南至楼房巷,长102米。
姚家角北街
位于赐福庵街西口之南,北起赐福庵街,南接姚家角南街,长143.7米。
赐福庵街
位于唐市角与段市角交汇处之西,东起西马市角,西至邱家角北街,长241.5米。“赐福庵”原为道姑修道处所,据《大同县志》载:“赐福庵在棋盘街,嘉庆十五年(公元1810年)重修”。民国年间,该庵已改建为小学校。建国后,先为下寺小学分校,现为城区第四小学。因原庵建于街中,故名。
唐市角
位于一万贯庙街与太宁观街交界处之南,北起下寺坡,南至段市角,长194.5米。相传唐代天宝年间,与突厥互通贸易,在此开设市场,以成交牲畜为主,故称“畜市”。清代大同知府嫌此名不雅,改名“唐市角”。
邱家角北街
位于棋盘街之南,北起棋盘街,南至邱家角西街,长147米。相传清初曾有元宝山(今青瓷窑)邱姓者移居于此,后居民逐渐增多,便以十字路口为中心,分西,南,北三处居住,形成三条街道,得名。
邱家角南街
位于邱家角西街与姚家角西街相交处之南。北起邱家角北街,南至复兴营盘,长166米。
邱家角西街
位于邱家角十字路口之西,西至新建南路,长159米。
下寺坡
位于大西街中段路南,北起大西街,南至唐市角,长220米。此地原系高低不平的坡地,下华严寺在该街南段路西,故名。
牛角巷
位于圆通寺街之东,西起圆通寺街,南至财神庙街,呈不规则“┓”形走向,长205米。相传有一屠户宰牛,牛脱缰,惊奔入巷。适迎面又来一牛,两牛角斗,一牛致死,两牛之主争讼,经裁决,将两牛变价,二牛主均分了事,故名牛角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