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赵佃玺  大同  交通  概况  历史  文化  同话  大同市  帝君庙  云冈 

博览大同

大同七十二条老街巷名及由来

   日期:2018-07-26     来源:新大同网    作者:佚名    浏览:3233    评论:0    
上寺北巷
位于大西街中段路南,北起大西街,南达上寺北大门,可通上华严寺,长75米。据《大同县志》载:“辽代清宁八年(公元1062年),建上华严寺,俗谓之上寺”。该巷在上寺之北,故名。
上寺南巷
于财神庙街与一万贯庙街相交处之北,南起一万贯庙街,北至巷底(不通行),长125米。该巷原名“上寺巷”,建国后,因重修华严寺,将巷截为两段,此为南面一段。
上寺东巷
位于下寺坡中段路西,东起下寺坡,西至海会殿,长110米。因位于“上华严寺”之东而得名。
海会殿
位于上华严寺之东,北起上寺东巷,东至巷底(不通行),呈“┗”形走向,长80米。辽代在此巷南建有皇室祖庙,与上,下华严寺相连,后为十方长处,海会云来集,故名“海会殿”。1946年,国民党县政府将殿拆除,现殿基尚存。因该巷在海会殿之北,故名。
胡家巷
位于一万贯庙街路南,北起一万贯庙街,南至东小巷,长65米。相传明末此巷中住有富户胡姓,故名。
杨家巷
位于一间房中段路南,北起一间房,南至巷底(不通行),长32米。相传明初永乐年间,洪洞县迁来移民手工业者杨天成,以孝母而出名,遂取名“杨家巷”。
蔡名誉巷
位于一间房路北,南起一间房,北至巷底(不通行),长57.6米。相传明初永乐年间,洪洞县迁来叫“蔡名誉”的移民,在此居住,故名。
复兴营盘
位于娘娘庙前街之南,东起邱家角南街,西至复兴街,为“┛”形走向,长120米。该地原系城内西南城角下空地。清顺治五年(公元1648年),姜镶叛清时,清军围攻大同,城门紧闭,民间死人不能出城殡葬,暂厝于此,死亡姜军,亦厝尸于此,称为殡家卜窀。不久城破,因此地多为土泊洞,转化为“土加泊洞”。晚清,杨姓购此地,改为菜园,并建起院落。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府驻军在附近建军营,名“复兴营盘”,建国后,形成居民区,沿用其名。
大东街
东起东关,西至四牌楼,长750米{至城门口840米}。
鼓楼东街
位于城内鼓楼之东。东起大庙角,西至鼓楼,长190.8米。据《大同县志》载:“鼓楼在府治东南,明时建”。该街位于鼓楼之东,故名。
县楼北街
位于原县楼(1952年拆除)之北,北起鼓楼东街,南至县楼南街,长190.8米。“县楼”,原名“望月楼”,位居县楼南,北街之中。县楼共三层,高四丈六尺,第三层可望月出,第一层有四门,可通行车马。清初改名“县楼”。该街在县楼之北,故名。
县楼南街
位于原县楼之南,北起县楼北街,南至东油店巷,长140.5米。该街在县楼之南,故名。
东羊市巷
位于县楼南街南段路西,东起县楼南街,西至南门街,长225米。
县隍庙街
位于小南街路东,东起帝君庙街,西至小南街,长179.6米。据《大同县志》载:“县城隍庙在县治东”(1952年已拆除,今城区公安分局东侧居民住宅)。因该街有县隍庙,故名。
 
打赏
 
更多>同类博览大同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博览大同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