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寺街
位于观音街南端,东起武庙街,西至神曲巷,呈不规则“┏”形走向,长545米。该街建有慈云庵和法华塔。据《大同县志》载:“慈云庵在塔寺街西,清嘉庆二十一年(公元1816年)重修”。慈云庵面对法华塔,故名“塔寺街”。
观音街
位于焦家巷东端,北起南十府街南口,南至塔寺街,长165米。因街之正南端建有观音庙,故名。
黉门北街
位于大东街东端北侧,北起武庙街,南至大东街,长129.5米,为城内古老街道之一。“黉门”为“黉宇门”之简称,“黉宇”是学舍,为延纳四方游学之士而设。在我市东,西城门内均设有“黉宇门”。东襄“青龙”,西寓“白虎”,谓预祝游学之士喜登龙门,荣上虎榜。此街是“东黉宇门”北侧的一条街,故名“黉门北街”。
武庙街
位于塔寺街之东,西起东柴市角,东至东关北园后街,南至黉门北街,呈“┬”字形走向,长560米。据《大同县志》载:“武成王庙(俗称武庙)在城内东北,祀周师尚父,以历代名将配焉。清康熙二十二年(公元1683年),总兵鲍敬等相继修葺”。庙内配有孙武、吴起、司马穰苴、白起、乐毅、张良、韩信、诸葛亮、李靖、李勣为十哲。街以庙得名。
东柴市角
位于司令部街路北,北起大墙后街,南至司令部街,长194米。相传清代镇台卫兵“马兵营”驻此,故名。
西柴市角
位于大有仓南口东侧,东起柴市角十字路口,西至大有仓,长242.7米。
北柴市角
位于四眼井之南。北起四眼井,南至柴市角十字路口,长178米。
西十府街
位于九仙庙街南端东侧,东起东十府街,西至四眼井,长168.8米。明洪武年间,代王朱桂,为招待诸王兄前来游访安歇,在代王府之东北处,建起一座豪华府第,名“十王府”(已毁于兵燹),简称“十府”。后以十府为中心,居民逐渐迁此居住,形成东,西,南,北四条街道。此街居西,故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