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赵佃玺  大同  交通  概况  文化  大同市  同话  历史  帝君庙  云冈 

博览大同

大同史略(一)-远古隆兴

   日期:2018-07-28     来源:市委今日大同    作者:佚名    浏览:1627    评论:0    
核心提示:远古隆兴 (一)旧石器文化三皇五帝夏商周及春秋战国,大同进入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时期。经过2500多年的发展变革,大同在军事、经济

远古隆兴


(一)旧石器文化


三皇五帝夏商周及春秋战国,大同进入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时期。经过2500多年的发展变革,大同在军事、经济、文化等方面的重要性逐渐显露出来。


(一)政治


远古的黄帝时期(前2717—前2599),轩辕氏部族在桑干河流域发展壮大起来,先后同炎帝部落进行了阪泉(今北京延庆)之战,同蚩尤部落进行了涿鹿(今河北涿鹿)之战,黄帝部落战胜了炎帝,擒杀了蚩尤。于是各地诸侯全部尊轩辕为天子,代替神农氏为华夏部落联盟首领。黄帝建都于涿鹿,建立起官吏制度,管理着东至大海,西至崆峒(今甘肃平凉),南至长江,北扩荤粥(匈奴)的广大地域,大同地区被明确载入黄帝的版图之内。


与涿鹿同饮桑干河水,熊耳山一脉相连的大同盆地上,居住着众多原始农耕部族。这里气候温和、森林茂密,河水丰饶,物产丰富。人们农牧并举,生活康居。位于桑干河中游的黄帝部落和位于上游的大同部落有着悠久的传统交往,黄帝部落强盛起来之后,大同部落全部加入到黄帝的部落联盟之中,踊跃参加了阪泉之战、涿鹿之战等重大战役,是黄帝部落联盟的核心力量。不少种姓还跟随黄帝南迁中原,在黄河流域定居下来,一些家族的族谱对此多有记述。


随着华夏部族南下在中原地区发展,公元前2500年左右,大同地区的常驻人口又以匈奴部族为主。匈奴是一个有5000多年历史的古老部族,早在唐尧(约前2377—前2259年)之前,匈奴部落就以山戎、猃狁、荤粥等部族相称,并以其先进的畜牧文化、耐寒耕作、冶金技艺影响了大同地区。到了夏朝(约前21世纪—前16世纪)末期,夏人后裔淳维,带领部分夏朝遗民来到北方地区,与当地匈奴部族融合,壮大了北方部族。自夏末之后,匈奴普遍使用汉语作为文字交流工具,大同地区的匈奴语言读音,类似吴语、蛮语等方言与汉语普通话读音之间的差距。


夏商周(西周)时期(前2070—前771),华夏部族在中原地区发展为奴隶社会,北方地区的游牧民族仍然生活在以畜牧业为主的半农耕状态。以山西中南部地区为核心发展区域的夏朝民众,与句注之北居住的北方民众往来不断。夏末,随着夏朝宗族及其他内地部族不断加入北方匈奴部落,南北方的文化交流更加增多。大同广灵县登场堡村夏文化遗址,正是夏朝文化与北方文化交流发展,相互融合的历史见证。


设在大同地区的政权建制,见于文字记载的有唐尧之时,封羲和氏子和叔为北岳(大同浑源恒山主峰)长老。后商汤(约前1670—前1587)于北岳长老故地,封同姓为代子,春秋末代子僭号,与楚君南北称王,共礼周室。


春秋时期(前770—前453),晋文公(前671—前628)在晋称霸,晋国以北地区出现若干定居性的部落群体,形成体制独立的部落势力。林胡部落位于太行山以西、大同盆地中北部,今大同中北部地区。楼烦部落位于句注以北、黄河峡谷以东,今大同西南地区。代部落位于熊耳山之南,夏屋山之北,今大同东部地区。三个部落不仅相互之间频繁交往,还与内地诸侯有着通婚往来。东周各诸侯尤其是晋国频繁派出使者,通狄和戎,拉拢北方部落充当诸侯的势力范围。


战国时期(前453—前221),赵国缔造者赵襄子(?—前425)穿越句注山,杀害其姐夫代君,拥有了代国土地。赵武灵王(前340—前295)变俗胡服骑射,北破林胡、楼烦。筑长城并设置了云中、雁门、代郡,将领地扩展到阴山脚下,大同成为赵国领地。

 
标签: 大同
打赏
 
更多>同类博览大同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博览大同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