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赵佃玺  大同  交通  概况  历史  文化  大同市  同话  帝君庙  云冈 

博览大同

浅谈大同帝君庙(一)

   日期:2018-07-03     来源:市委今日大同    作者:佚名    浏览:2628    评论:0    


第一章 《阴骘文》碑廊 山门

走到帝君庙街,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街南侧的二座碑廊,碑廊的对面就是帝君庙的山门。

两座碑廊都是依府文庙的后墙而建,每座碑廊都有九块碑石,镶嵌在府文庙的后墙上,然后向北立柱出檐建台阶而成碑廊。碑文是傅山先生手书的《阴骘文》章句。

《阴骘文》全称《文昌帝君阴骘文》,是一篇劝人布施阴德的短文,作者和成书年代均无考。全文虽只有544个字,自问世以来,因受到儒及道、佛二教的共同推崇,对人们的社会生活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明清时,不少话本小说都是以此为主题思想创作而成,产生了众多的阴鸷文故事。当时,对《阴骘文》的注解极多,尤以清周梦颜(周安士)居士的《阴骘文广义节录》最为著名,引征儒及道、佛二教的典籍达126种,通过列举古代士人行善得福的事例,告诉人们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近报在自己,远报在儿孙的道理。告诫人要多积阴德,要为善不扬名,独处不作恶,这样才能得到文昌帝君冥冥庇佑,得以福禄寿全。

傅山,明末清初誉满华夏的思想家、医学家、书画家。祖籍山西大同府,六世祖傅天锡时,由大同迁居忻州顿村。曾祖傅朝宣时,移居太原阳曲县西村。明万历三十五年六月十九日(1607年8月11日),傅山生于太原府阳曲县,初名鼎臣,后改名山,字青竹,后改为青主。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清军攻占太原,傅山避寿阳五峰山为道士。康熙十七年(1678年),清廷开博学鸿词科,时傅山七十二岁被荐,称病不从,作《病极待死》诗:“生既须笃挚,死亦要精神。性种带至明,阴阳随屈伸。誓以此愿力,而不坏此身。世世生膝下,今生之二亲。莫谓恩爱假,父母爱我真。佛谓恩难报,不必问诸人。”以明心志。阳曲知县亲备驴车劝逼起行,傅山不得已才上路。至京崇文门外,称疾拒不入城。康熙帝恩准免试,封“中书舍人”。傅山不谢恩,亦不受封。放还太原,官府为之挂“凤阁蒲轮”匾额,先拒,后留而不悬。“凤阁”:古代官署中书省的别称;“蒲轮”:指古时迎接贤人时,用蒲叶包车轮,以减少震动,后泛指迎接贤人的车。这里指康熙礼贤下士。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六月十二日,傅山卒,寿七十八。傅山书法极善,尤以行草闻名。此碑廊《阴骘文》却是用楷书书成,运笔重拙豪放,线条粗壮雄浑,点画丰满清腴,结构端庄严谨,是傅山楷书的代表作。

 
标签: 大同 帝君庙
打赏
 
更多>同类博览大同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博览大同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