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的铜器是一种古老的特色传统手工艺品。历史悠久,工艺精湛,早在北魏时期,就享有盛名。唐宋以来,大同的铜器已畅销全国。明清时期,大同的铸铜、制铜等工艺品已相当繁盛,当时钟楼院巷街制铜作坊已达数十处,均系子承父业,世代相传,故称“铜匠街”。正如民国大同志稿所述:“大同虽非铜区,而铜制品向颇著称,物美价廉,多运往外蒙古地方。其大宗售品有铜锅、铜壶等物,尤以火锅为最。自平绥路通车,中外游人旅客咸乐购置之,用作馈赠,其销路愈畅,本品愈多,故手工业中,铜工最为独步。”
大同是中国著名的民间铜器产地之一,历史上曾有五台山上拜佛,大同城里买铜”之说。早在两千多年前,当地就有了铸铜业,最先用于铸造兵器,后来转向制造佛像和日常生活用具。大同铜器的工艺十分精湛,北魏时期(386—534)就享有盛名。唐宋以来,大同的铜器畅销全国。到了明清时期,大同的铸铜、制铜工艺已相当繁盛,当时的钟楼院巷街制铜作坊达数十处,均系子承父业,世代相传,故称铜匠街。
大同的铜器历史悠久,工艺精湛,早在北魏时期,就享有盛名。唐宋以来,大同的铜器已畅销全国。明清时期,大同的铸铜、制铜等工艺品已相当繁盛,当时钟楼院巷街制铜作坊已达数十处,均系子承父业,世代相传,故称铜匠街。正如民国大同志稿所述: 大同虽非铜区,而铜制品向颇著称,物美价廉,多运往外蒙古地方。其大宗售品有铜锅、铜壶等物,尤以火锅为最。自平绥路通车,中外游人旅客咸乐购置之,用作馈赠,其销路愈畅,本品愈多,故手工业中,铜工最为独步。”
在大同所有铜器中,铜火锅最为有名。铜火锅是一种将取火与用锅功能巧妙结合,能搬到饭桌上的食具。它的产生与大同的自然环境有关。大同地处雁北塞外,气候寒冷,火锅既可作食具又可取暖,加之古时该地区为游牧民族的放牧地,部落不断迁徙,铜器方便耐用,久而久之,铜火锅成为家户必备之物,并且逐渐成为当地著名的工艺品。铜火锅始于明朝初期,原本是百姓为抵御寒冷发明,其后流入京城,并被宫中选定为御用品。还有一种说法是:相传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1328—1398)第十三子朱桂(1374—1446)喜欢宴饮,却因寒冬长宴上的凉酒冷菜而烦恼不已。一位聪明的臣子召集工匠,研制出将鼎下的炽炭和鼎内的高汤结合在一起的食具——铜火锅。这位臣子由于奉献火锅有功,当场被加官三级,所以,至今当地人还把铜火锅称作 速升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