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赵佃玺  大同  交通  概况  文化  大同市  同话  历史  帝君庙  云冈 

博览大同

大同史略(一)-文化

   日期:2018-07-28     来源:市委今日大同    作者:佚名    浏览:3194    评论:0    
核心提示:大同远古部族在吸纳外来文化方面,大致是就近的文化习俗相互传播较快。因此吸收周边文化较多,接受内地文化较少。夏商周时期,内

大同远古部族在吸纳外来文化方面,大致是就近的文化习俗相互传播较快。因此吸收周边文化较多,接受内地文化较少。夏商周时期,内地文化不断扩展到北方,改变了大同各地的文化结构,使大同有了三皇五帝及夏商周时期的历史文化遗存。大同西王家庄三皇墓,专家推断为夏商周后人纪念伏羲、女娲、神农的象征性墓地,是否原身墓或衣冠冢尚待进一步考古发掘。雁北右玉县博物馆存有一件商代青铜簋,证明晋北地区铜器生产技艺不晚于殷商时代,其时商文化在大同广泛传播。大同匈奴部族过着半定居的农牧生活,实行以家庭和部族为单位,头领各有分地,人民农牧并举。生活习惯食品以肉食为主,衣着以兽皮为主,人们普遍具有北方民族的剽悍、顽强性格。

春秋晚期至战国早期的文化成果,大同以浑源李峪出土的三口牺尊、镶嵌狩猎纹豆、鸟兽龙纹壶、交龙纹鼎、四虎蟠龙纹豆等60余件精美青铜器为荣。这些青铜器分别收藏于法国吉美博物馆、法国卢浮宫博物馆、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美国华盛顿富丽尔美术博物馆、德国库隆东方美术博物馆和中国国家博物馆等地,其中艺术价值最高的牺尊珍藏在上海博物馆,为镇馆之宝。从青铜器多以动物及狩猎为造型及纹饰,器型中有大量戈、剑、胄等军械物品,研究人员普遍认为这些精美青铜器的制造者,为善于狩猎、精于战事的大同土著部族文化巨将。


战国中期,胡服骑射是中国历史上影响极大的文化改革样板。赵国百余万人口及紧跟其后的数百万内地人民广泛效仿的,正是以代地部落为范本的衣着服饰、骑射技艺。大同先民们在尧舜时代就习惯于短衣窄裤,生活起居和狩猎作战都比较方便;人们从小就能够骑羊玩耍,用弓箭射飞鸟或老鼠;未成年时,就能够骑马射箭,捕猎狐兔,长大以后,个个精于骑射、骁勇善战,在弱肉强食的战国时期,这样的生活方式有着更多的优越性和灵活性。


长城和城池是大同军事文化的灵魂,大同有着中国最古老的长城——赵长城。这段长城“自代并阴山下”,走向大致为东南西北方向,由河北蔚县代王城北部为起点,沿山西北部、内蒙古西部到达高阙。大同境内的这段长城,由于年代久远和历代增修覆盖,尚未完全探明。

 
标签: 大同 文化
打赏
 
更多>同类博览大同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博览大同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