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赵佃玺  大同  交通  概况  文化  大同市  同话  历史  帝君庙  云冈 

博览大同

大同史略(一)-文明肇始

   日期:2018-07-28     来源:市委今日大同    作者:佚名    浏览:3145    评论:0    


(三)经济

距今12.5万年之前,许家窑人栖息在大同湖周边的平川河汊,过着渔猎和采集的生活。他们能够大量生产各类石制工具,在许家窑人生活过的一小块地层中,就发现有石制品2万多件,形状可分为尖状器、刮削器、锥形器、石球和石片等类型,其中数以千计的大小石球,制作相当精细,有的已经突破旧石器时代打制石器的范围,几乎达到磨制石器的精度。


10.4万年之前,许家窑人的狩猎技能和捕猎方式发展得非常先进,他们使用石斧、石锤砍砸觅食的兽类,使用系绳的石球抛射奔跑的动物,同时还用火焚烧动物巢穴,用皮囊装水灌注鼠兔洞穴,同时捕猎水中的鱼类、蛙类,猎食的动物种类非常丰富,获得的食物数量十分可观。在许家窑遗址,被人类猎食的动物数量达数百吨至数万吨,动物类型主要有鱼类、中华鼢鼠、布氏田鼠、鼠兔、普氏野马、野驴、披毛犀、普氏原羚、古菱齿象、大角鹿、马鹿、扭角羊、鹅喉羚、原始牛、野猪、狼、虎。其中马的骨骼化石就至少有300多匹。这些动物骨骼化石十分破碎,基本上都有人为破损的痕迹,是许家窑人的食物残渣。


距今2万多年前,大同智人制作的刮削器、尖状器、雕刻器、石砧等石器产品增多,形成若干石器工具生产工地和贮存场地,其中神泉寺遗址发掘面积仅10平方米,就出土数以万计的石器标本。旧石器时代晚期,大同先民生活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弓箭石镞的发明,有了远距离进攻武器。割剥兽皮、兽肉使用刮削器、尖状器,把各类兽皮变成了衣物、被褥。雕刻器的使用,说明人类不仅丰衣足食,而且懂得装饰和美化生活。


距今1.2万年至1万年之前的更新世晚期,大同青磁窑遗址出土石器1007件,小站遗址发掘和采集石制品共432件,和青磁窑遗址相比,小站遗址石器有明显进步,随着时间推移人类正朝着新石器时代迈进。鹅毛口遗址石斧、石锄、石锤、石镰等用于农耕的器具,是中国目前发现最早的农具,也是发现数量最多的石器农具,时间为1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晚期至新石器时代早期。此时人类在长期的采集和狩猎生活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不但学会了种植,创造了刀耕火种的原始农业,而且将刀耕阶段发展到锄耕阶段,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发生了根本性改变。人们过着以农业为主,畜牧业为辅,兼营狩猎的经济生活,把桑干河流域发展为中华农耕业的重要发祥地之一。


距今8000年至5000年之间,大同先民已经形成定居生活方式,马家小村遗址4座半地穴式房基,云冈南梁遗址的半地穴房基址,门道、灶堂、柱洞、烧土等生活设施,展现了大同新石器时代完整的家庭单位和社会组织。他们从事着早期的农业生产,耕作与畜牧并举。马家小村出土的石器磨盘、磨棒,说明大同先民在五六千年之前的新石器时代,已经创新了的粮食加工方法和熟食制作方法。

 
标签: 大同 历史
打赏
 
更多>同类博览大同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博览大同
点击排行